前言
自從後台架設完畢後
緊接著要幫前端同事把Vue給搬至Server
如此一來整個專案就能順利上線了~
不過即便如此也熬了一陣子的撞牆期
因為網路上的教學文章實在太多
每一篇都大同小異又有些微的不同
因此決定實際演練並趕緊記錄下來
這樣未來需要時就不會花太多時間走冤望路了
那話不多說
一起來看是如何操作的吧
Ubuntu
這邊使用的是GCP
平台,因此在建立Ubuntu時可先賦予root密碼
1 | sudo passwd root |
可切換至root
帳號
1 | su - |
這樣在操作下列步驟時,執行指令前就不用另外加sudo
Node.js
更新APT
1 | sudo apt-get update |
添加PPA
,這裡的版本為_14.x
,你也可以選擇其他適合的版本
1 | curl -sL https://deb.nodesource.com/setup_14.x | sudo -E bash - |
系統會根據PPA自動安裝Node.js
、 npm
及其他相關套件
1 | sudo apt-get install nodejs |
查看版本
1 | node -v |
Vue-CLI
安裝Vue-CLI
1 | sudo npm install -g @vue/cli |
查看版本
1 | vue -V |
切換至存放專案目錄,這裡可自行選擇,我一般習慣放置在/var/app
裡
1 | mkdir /var/app |
建立專案
1 | vue init webpack <project> |
根據提示選擇即可
切換至剛剛建立的專案目錄,然後打包專案
若是現有的專案可直接
git clone
到目錄下,再執行以下指令
1 | cd <project> |
接著可以在目錄底下看到dist
這個資料夾就代表打包完成
Ngnix
安裝Ngnix
1 | sudo apt-get install nginx |
查看服務狀態
1 | service nginx status |
打開瀏覽器直接輸入http://<server_ip>/
就可以看到Nginx的歡迎頁面
根據/etc/nginx/nginx.conf
我們可以知道設定檔放置在這兩個地方
1 | ... |
Nginx預設的做法會先將設定檔放置/etc/nginx/sites-available
再經由軟連結
將檔案綁定至/etc/nginx/sites-enabled
而我們同樣依照它的流程先新增自定義設定檔
1 | vim /etc/nginx/sites-available/<project> |
1 | server { |
建立軟連結
1 | $ ln -s /etc/nginx/sites-available/<project> /etc/nginx/sites-enabled/<project> |
刪除預設設定檔的軟連結
1 | $ rm /etc/nginx/sites-enabled/default |
測試設定檔配置並重啟
1 | nginx -t |
接著重新打開瀏覽器並輸入http:<server_ip>/
就可以看到熟悉的Vue
歡迎頁面
補充
在研究過程中耗費我最多時間的其實是設定檔的配置,由於我對Vue-cli的理解還不夠熟悉
裡頭有一些參數還不瞭解作用為何,也不太清楚Vue-cli的router是如何運作
因此雖然以上的配置可以讓專案運行,但不代表是完全正確的
這部分我還要再琢磨一番後才能寫得更詳細,而以下是我實際專案的配置location
的部分和原來有些許的不同
1 | server { |
Apache
Apache其實也是同樣的做法,只是換了一個Web Server而已~
安裝Apache
1 | sudo apt update |
開機自動啟動Apache
1 | sudo systemctl enable apache2 |
至/etc/apache2/sites-available/vue.conf新增下列設定
1 | vim /etc/apache2/sites-available/vue.conf |
1 | <VirtualHost *:80> |
可使用vi/Vim取代:
:%s/<SEARCH_FROM>/<REPLACE_TO>/g
啟用自訂設定 & 關閉預設設定
1 | sudo a2ensite vue.conf |
接著重新打開瀏覽器並輸入http:<server_ip>/
就可以看到熟悉的Vue
歡迎頁面